在這個部落格竟然月初就有文章,真是一件罕見的事(哈)
今天是一個看似矛盾的標題
其實最近偶然發現其實自己在時間利用上不夠妥當
其實筆者自認為自己其實在時間管理上應該算是有經驗的
不管是在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時間
或是如何避免浪費時間上
但是一直沒有發現其中有一個重大的盲點
就是自己能有效管理與利用時間這件事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
就是「在一定時間或期間當中」
拿跑步為例吧
一百公尺原則上就是從頭到尾全力衝
但是三千公尺就必須要妥善分配體力,不然途中力竭就跑不出好成績
這就是「在一定時間或期間當中」
那如果是沒有事先決定距離的長跑呢?
現在的筆者回頭來想其實也不難
就是分配體力讓自己可以一直跑下去
創業似乎也不是如此嗎?
「拚命工作」
「日以繼夜」
スポンサーリンク
似乎就是創業的人該過的生活,尤其從那些創業的前輩或是成功人士口裡聽來更是如此
似乎就是能少睡就少睡,能吃快一點就吃快一點,這樣才有多一點時間工作
在很多實例中的確在事業起飛上軌道前全力加速是很重要的
但是那是什麼意思呢?
是當作每天跑百米嗎?
還是一千公尺?五千公尺?或更長的距離?
如果事業起飛到上軌道要幾年時間的話
那我想跑百米的方式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畢竟很難令人相信用跑百米的方式是能夠持續一到兩年以上不斷維持高等生產力的
我想我應該說這是因人而異的
我嘗試從我過去的經驗來找出適合自己的跑法
過去拿到留日獎學金靠的是努力
但是當時的努力也不是「每天」
而是一週念書六天,一個禮拜休息一天。也就是不念書而可以自由使用的一天
然後念書的那六天中設有四小時的彈性調整時間
如果讀書進度沒趕上就用這四個小時來彌補
如果進度夠就變成多四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可以打球之類的
(當然如果每個禮拜都變成有四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的話就是該加一些讀書量到預定的進度裡)
而當我在日本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準備留學歐洲的時候也有一個重要的規定
工作原則上就是平日的早上九點到晚上七點,所以念書大概就是早上六點半到九點還有晚上八點到十點
當然週末也得用來念書
但是這個重要的規定就是「回家之後絕不工作也不念書」
現在回來想起來或許這個規定就是讓我能持續一年的理由
那麼創業之後我現在的時間分配又是如何呢?
「有空的時間全部拿來工作」
就這樣
既簡單又單純
然後就形成了兩個盲點
一個盲點就是自認為「只要花很多時間就是做很多事」
另一個盲點就是「花很多時間做事就是創業家該有的生活」
雖然已經創業八個月,但是我終於知道並不應該是這樣的
正因為是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長距離競賽,所以更應該要讓自己在明天、後天、下個月、甚至明年都能跑下去
正因為該做的事很多,而且怎麼做都做不完的時候更是如此
「拚全力」雖然聽起來很好聽,但是實際上是很危險且不明確的一種做法
如果每天都把「全部」的時間都拿來工作的話,對哪件事該在什麼時候完成很容易變得很遲鈍
因為反正要做的事那麼多,怎麼做都做不完,永遠都沒什麼時間休息的話那其實今天做完跟明天做完好像也沒差,不是嗎?
(反正一樣報酬的話就沒有必要太認真做的共產心理)
另一個就是「拚全力」這種做法其實只是為了讓自己認為自己已經夠努力
「自己已經夠努力了」反而成為自己心理上的目標,但卻忽略了實際上應該要重視的工作生產性
結果就是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只是為了滿足自我
為了脫離這樣的狀況,我想事先決定「要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會是一個辦法
把今天計畫做的事,明天計畫做的事列出來,預估每件事會花的時間,然後如果順利完成的話剩的時間就是自己的自由時間
如此的話依據自己的工作效率,給予自己的報酬(自由時間)就會有所不同,整體生產力或許就會上升
一週工作六天,一天十個小時計算的話一週就是工作60個小時
其他的時間就是拿來運動、見朋友跟休息
甚至應該要強制自己去運動、去休息、去維持適當的人際關係
失去了心理與生理的健康的話,創了業賠了人生也沒什麼意義
在創業家的前輩眼裡來看,這或許只是一種偷懶的藉口
但是不管是在一般企業工作或是創業,重要的都是「生產力」而不是「工時」
重要的都是「有效率的工作行為」而不是「看起來像創業家的工作行為」
正因為沒有人監督,更需要自己時時認知事實與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