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該重質還是重量?「書」的本質又是什麼?(3)

By | 2014/05/29

最後的一個論點是「這是個只看結果的世界」這件事

聞名世界的大聯盟日本籍棒球選手鈴木一朗, 最近對於媒體對他的年齡(40歲)看法的評論是「年齡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你今天四十歲但是打了三支安打, 媒體會說是因為你充滿了經驗與技巧, 如果你今天四十歲沒有擊出任何安打, 媒體會說你老了手沒力了」

我也有相同的想法, 這就是這個世界看一個人的方法, 「結果代表一切」

只要一個人成功了, 變成有錢人, 變有名了, 他所寫的書, 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就會變得好像高深莫測, 他所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會被冠上極高的正面評價

「大學生時代就借錢創業」可以在成功之後被評為「充滿勇氣」或是「不畏懼風險」, 但是如果失敗的話就有可能被評為「不成熟的想法與行為」甚至是「根本就是一個白癡」

スポンサーリンク

「總之先試試看」的行為如果伴隨著成功的結果, 就會被評論為「充滿行動力」或是「果敢果決」, 但是如果失敗的話, 被說成「缺乏計劃」或是「不經大腦的行動」也不奇怪

蘋果的Steven Jobs在今天成為名人之後, 他的書, 他的人生, 他的每一句話都變得好像很厲害, 都變成好像充滿了值得學習的哲學

但是請回想一下十年前的Steve Jobs, 在那個麥金塔電腦被個人電腦打到趴在地上抬不起頭的時候, 有誰注意到Steve Jobs是誰, 又有誰認為他是一個值得學習的人呢?

這是世界不就是這樣嗎?現實又殘忍

但是十年前的Steve Jobs難道就毫無值得學習之處嗎?

那麼為何大多數的媒體在十年前並沒有採訪並宣傳Steve Jobs的想法與人生呢?

因為十年前的他還沒成功!

你懂了嗎?

媒體, 出版社, 報紙, 雜誌, 他們最終所要的就是營業額, 就是賺錢

P1060197

所以, 只要是無法吸引人的題材, 就算再怎麼有價值, 他們也不會去報導, 更不會去出書

而他們所出版和所做的報導, 第一是為了吸引人們閱讀, 至於是不是對世界對社會對人們有所幫助往往就是其次了

所以人們總是因為作者的盛名而買書, 而作者賣的主要也是自己的名字, 書的內容則是遵照出版社的指示配合讀者的胃口來撰寫

不妨回過頭來想想, 這樣的書真的每一本都有很高的價值嗎?

這部分各位讀者不妨認真的思考與判斷

判斷一個人不是只看結果, 從一個人學習他的經驗不是只看他的成果

不要完全相信以銷售額或是收視率為主要目的的媒體,,,,,,,,,

你知道你什麼時候該用客觀的想法與角度來看人事物

這ㄧ切都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希望能成為對你而言有價值的參考想法

中文文章一覽請按此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你的一個讚或分享將會是最大的鼓勵!


スポンサーリンク


中文最新文章


Please share your comment here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